過去10年,盒馬的門店壓根就沒盈利過,線上業務被美團按地上摩擦,本來想對標山姆會員店也失敗,而且換了老板后食品安全又老出問題。最后一家X會員店也會在月底關閉,前兩天聯合創始人沈麗離職,標志著盒馬的創始人全部離場。
這意味著,阿里新零售戰略的一顆重磅業務,已經到了生死轉折點。
先說盒馬問題:
(1)盒馬從成立以來就沒賺過錢,主要就靠阿里巴巴輸血。
(2)攤子鋪的太大,搞了太多項目,盒馬鮮生、盒馬X會員店、鄰里店、mini、菜市、小站、奧萊、生鮮奧萊等,估計可能因為背后有阿里支持,所以搞了很多項目。
(3)對標山姆失敗,本來想模仿山姆搞高端會員模式,結果價格沒優勢,商品又大的很,物流也很拉跨,配送慢。最終導致最后一家X會員店關閉。
(4)成本太高,盒馬店的選擇、裝修成本非常高,而且供應鏈、物流都是自己搞。據《華夏時報》報道,每家盒馬店的開店成本大概是3000萬,還不包括后續的裝修升級。
(5)3個人干1個人的活,盒馬普通員工工資并不高,大概都在4-5K左右,但耐不住人多啊,選品一個人、理貨一個人、打包一個人、配送一堆人、客服一堆人、主播一堆人,普通超市一個人干的活,盒馬要3個人干。
10年前,阿里CEO張勇對侯毅說:“你大膽嘗試,錢的問題我來給你解決。”
2016年,阿里給了侯毅10個億,讓侯毅啟動盒馬。后面幾年阿里陸續又追加投資,這8-9年差不多都投了100多億了。所以,換成你是盒馬CEO,你會考慮盈利嗎?
所以從2016-2023年,盒馬搞了好多重資產的東西:
在后端:在武漢和成都2個地方投資20億,搞了個10萬平的倉庫、工廠。規劃建設八大供應鏈運營中心,這些自建資產都要上百億了。
在前端:在前端,每家盒馬店的開店成本大概是3000萬,3個人干1個人的活是常態。
不過這些錢都不是自己掙的,反正都是阿里的錢,無所謂。我不太清楚這種模式是否可行,也許是借鑒了京東的重資產成功模式。都很重。
京東的前端:只有一個網站+APP,門店只是輔助,而且他有注明度,有流量入口。
京東的后端:自建倉庫、物流,和盒馬一樣都是重資產。
所以盒馬的模式是:前端也重,后端也重,比京東“重“多了。京東好歹也有個3C數碼單價高、客單價大,也有9.9包郵的產品、還有白牌。
而盒馬不是,盒馬幾乎全靠生鮮,雖然毛利大,但損耗高啊。像那種螃蟹、西湖魚啥的,根本放不了幾天,而且生鮮這玩意吧,不是全民都需要的。
所以到了,2023年底,阿里開始斷奶,想推動盒馬上市,上市前先自負盈虧,所以盒馬開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,搞了折扣店、收縮戰線、精簡門店。
但吃慣了鮑魚的人,是不愿意吃饅頭的啊,所以你看:
(1)2024年初,盒馬創始人侯毅退休了。嚴筱磊上位,財務出身會精打細算。
(2)最后一家X會員店關閉。
(3)聯合創始人沈麗離職。
盒馬店一般都開展阿里旁邊(幾乎所有阿里辦公室附近都有一家盒馬,真的是阿里掙錢阿里花,一分別想帶回家。)其實盒馬面向的都是中產人群、高凈值家庭。可千算萬算,盒馬萬萬沒想到,這幾年中產幾乎都被房子套牢,小資越來越少,寫字樓的白領越來越少,連了自己工作都保不住了,誰還敢消費那么高,吃點饅頭得了。
回不了頭了,攤子鋪的這么大,必須往下干。所以預測盒馬還會繼續開店、大量開店,比如去城中村、十字路口搞大賣場,多搞折扣店。當然,現在盒馬能活多久,看阿里臉色就知道了。